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用汗水擦亮“中国羽绒服装名城”这块金字招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9

▲图为梁萍与同事讨论服装设计

  近年来,共青城全市大力弘扬践行“共青精神”,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个人。

  22岁成为羽绒厂制版员,32岁成为“鸭鸭”服装设计负责人,退休还在传播“鸭鸭”设计理念……她一生与“鸭鸭”同成长、共进退,始终只做“鸭鸭人”,不忘“鸭鸭魂”。

  破茧化蝶

  “我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们五姐弟靠母亲打零工和吃抚恤金过日子。”梁萍回忆成长经历、历历在目。

  梁萍小时身子弱,晒太阳就头晕,干农活更是全身疼。家里为了挣口粮,每到夏天,梁萍和她的姐弟们总会被母亲在夜里两三点叫醒去割稻谷。“小时候瞌睡又重,干农活又没劲,就感觉那时候特别苦,当时励志要读书改变命运。”梁萍说。

  从小她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只要能读书,什么苦都能吃。梁萍学习突出,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要到南昌上学,只能寄宿在爸爸朋友的家里。“当时,他们一家五口挤在一室一厅房子里,我去就更拥挤了。为少给人家添麻烦,我就每晚去睡个觉。”

  面对繁重的作业,她在户外活动区,利用路灯微光,趴在石板凳上,按要求按质量地规范书写。冬日寒风刮起,她也刻苦依旧。

  共青垦殖场为了培育专业人才,成立江西大学共青职业学院,开设了第一批服装设计班,品学兼优的梁萍成为该班录取的20多名学生之一。“接触到了服装,才找到人生追求和无穷尽的乐趣。”学绘画、画水彩、练穿搭……梁萍孜孜以求,徜徉在服装设计的海洋。

  劈风斩浪

  1990年,经过定向培养的梁萍,被分到共青羽绒厂技术科当制版员。由于工作勤勉、细致认真,加上专业过硬,做版从未出过差错,她先后获得羽绒厂的“三八红旗手”“优秀个人”等荣誉。

  2000年,升任技术科科长的她,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当时,造型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款式,尤其是缅裆裤,肥大,绒充得很饱,鼓起来像气球,且裤裆非常深。”梁萍回忆道。

  梁萍坚持从棉裤开刀,从版型创新开始,把旧版全部更新。自己执剪执尺,努力创新,沿用西裤版型,样式更时尚,得到了市场认可。她还坚持从绒量着手,按衣服的平方计算,按款式的轻薄厚度算绒量,不仅使得充绒量得到量化,而且大大节约成本。

  2004年,又紧跟潮流趋势走,开始设计女装修身版型。

  2005年,又实现面料多元化,从使用单一的TC、尼龙材质面料到广泛地使用梭织、高密度防泼水等优质面料。

  2007年,又进行工艺创新,规范工艺流程,实行先裁线后充绒。

  经过系列改进,企业效益逐年提升,发展势头稳中有进。2008年,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波及羽绒服装行业。经过梁萍系列改进创新的羽绒服在这场风暴中经受住了考验。棉服、棉裤等受到市场不停追单,当年仅棉裤批量生产量达30万条。

  薪尽火传

  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鸭鸭”这一品牌一度进入沉寂期。为了发展壮大“鸭鸭”,重振纺织服装产业,市委、市政府引入战略投资者,“鸭鸭”总部须设在共青城。

  共青城的“鸭鸭”,离开了共青城就没有“根”和“魂”。“鸭鸭”重组后,市主要领导找到准备退休的梁萍,希望她到共青城服装研究院设立工作室、担任技术顾问,为中小型服装企业保驾护航,为这些企业提供版式、设计咨询等服务,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纺织服装产业是共青城的传统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发展羽绒服装产业的方向没有变、振兴服装行业的信心没有变。梁萍果断答应,“只要能帮助中小服装企业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从小乱散到集约化抱团发展,我都会尽我所能!”

  2017年,梁萍入职九江市道木熙服饰有限公司,帮助企业开展服装设计工作。三年来,道木熙服饰在她的带领下,从共青城数百家羽绒服装企业中脱颖而出,成长为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作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的资深技术领军人物,梁萍身在道木熙,心怀羽绒业。她所设计的道木熙系列服装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网红”产品,用心智和汗水将“中国羽绒服装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来源: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