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回眸,百年瞬间(第三十八期 12.05-12.11)

文章来源:中国纺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07

12月05日 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出版

  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出版。这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况下,由国民党宣传部主办的一个刊物,其目的是要“打破北方及长江的反革命宣传”。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在《〈政治周刊〉发刊理由》一文里阐述了办刊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报刊的性质和任务问题。文章一开头,他用十分精辟的语言说:“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他还指出,“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是《政治周报》的责任,这是毛泽东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确定的报刊任务。

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向反革命宣传反攻

 


  

 

12月06日 邓小平提出“小康”的概念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回答大平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究竟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提出“小康”的概念。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小康”概念

 


  

 

12月07日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57年12月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题目是“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方针”。他在这个报告中详细说明了我国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方针。
  李富春说,依靠全国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努力,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不但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同时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是他指出,我国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还处在过渡时期,我们还面临着从经济上和从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严重任务,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
 

 


  

 

12月08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反法西斯阵线明朗

  1941年12月8日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对英、美等国在太平洋属地的进攻。同日,英、美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德、意之间也相互宣战。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全世界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了。同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文件指出:建立与开展太平洋各民族反日反法西斯的广泛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和全体海外侨胞及南洋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心任务。同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最大规模,中国与各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

 

 


  

 

12月0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

  1935年12月9日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2月10日 毛泽东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欲对中国实施战术核打击。面对前苏联的核讹诈,毛主席不得不统筹全局,深思熟虑。
  一天,毛主席与周总理再次谈起勃列日涅夫欲对中国实施战术核打击的事情。面对严峻形势,毛主席向周总理讲述了曾经谋士朱升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故事。接着,毛主席说:“我把朱升的话略微改动一下,就叫‘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你看如何?”
  “深挖洞”,指的是构建地下防御工事,防范敌人大规模空袭,动员全国人民做好反侵略准备;“广积粮”,指的是储备充足的粮食,以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增强战略物资供给能力;“不称霸”,就是不搞霸权主义。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毛泽东指示,我国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应当有大国霸权主义思想,而在国内建设中则要切实做好战备工作,要进一步挖深挖好防空掩体,加强粮食储蓄。这一指示的提出,把我国原有的战备热潮推向了高潮,使中国经济的战略重点全面转到了备战方面,几乎各单位和部队都挖了各种的“防空洞”。
  直到现在,我国各个大城市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防空洞,仅在上海就超过了1000个,成为了那一代人深刻的记忆。

 

 

 


 

 

12月11日 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 邓小平和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队和右江农民军,举行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当时化名邓斌)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接着,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翌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又领导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于龙州举行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第七军、第八军总指挥。同时成立了左江革命委员会。从而形成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百色起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