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第七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30

 
  5月25-26日,第七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主办;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检测基地)、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论坛主题为“科技赋能 数字增效 绿色发展”,与会嘉宾从新材料、标准检测、产品创新、装备升级、应用场景、发展趋势等角度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会议发布了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产业链产品目录,分享了企业产品创新经验。作为今年工信部和商务部联合发文的2023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之一,论坛对提升应急与安防产业链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来自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公安、武警、消防、石化、电力、冶金等终端用户代表500余人参会。
  论坛分别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段守江,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利涛,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徐立新主持。
  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提高前沿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于2022年联合印发的《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列为“十四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八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表示,我国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品种品类、产业链配套、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曹学军提出发展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3点建议,一是要推进关键材料的创新,实现产业链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是要加强跨行业的交流合作,拓展防护用纺织品服装应用市场;三是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安全防护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涉及公共安全、军民融合、应急产业等众多领域,是保障特殊行业人员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产业,其已逐渐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纤维材料、纺纱技术、面料生产工艺、染色技术及成衣技术的进步与升级,通过多学科交叉、高技术融合推进纺织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他指出,未来,军事及国防安保体系的刚性需求仍然是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职业安全防护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行业未来将进一步朝向产品系列化,绿色化,轻量化、舒适性,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主题为“科技赋能 数字增效 绿色发展”,旨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行业资源开放与信息交流共享,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行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李陵申就安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提五点建议: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突破。二、提升行业产品品质,优化供给结构体系。三、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全产业链新业态。四、以绿色制造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五、充分发挥安全防护纺织品创新联盟的融创优势。 
  灞桥是西安市主城区、西安“东拓”战略核心区,拥有70年的纺织产业发展历史,国家“一五”时期在这里重点建成了西北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基地。灞桥区委副书记,区长苏晓梅介绍说,近年来,为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灞桥区成立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携手陕西省纺织研究院等30家企业、院所组建全省新型纺织产业联盟,搭建全省纺织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推动纺织产业集群化、链式化发展。苏晓梅希望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推动行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强在致辞中说,陕西纺织具备较强的基础和管理优势,随着退城入园、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的措施,近年来,陕西省的纺织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特别是以纺织新材料应用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优势凸显。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已经成为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未来,企业将同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携手努力,把陕西纺织打造成国内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科技创新高地。
  01
  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作“功能纤维新材料赋能安防新赛道”主题报告。她说,功能纤维是产业重大需求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当前行业发展需求是单一功能常规纤维向多功能高品质纤维转变。创新是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材料是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新赛道产业的基础。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防护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介绍了高效抗菌抗病毒纤维的制备、性能测定和气凝胶隔热材料结构的构筑及制备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代防护服的新需求,提出了新的研发思路和方向。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作“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主题报告,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情况、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李桂梅表示,我国安防用纺织品未来发展趋势将向着系列化、绿色化、轻量化、舒适化、智能化发展。到2025年,我国安全防护纺织品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主流个体防护纺织品产品性能和质量、产业链现代化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防电弧、生化防护、高性能医用防护等领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形成对职业防护、应急救援、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到2030年,我国高性能、复合化、功能化、智能化、时尚化等个体防护纺织品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医用防护装备配备、使用标准和检测认证手段不断完善。在政策建议方面,李桂梅提出,提升产业链安全,开展国产化材料应用示范和国产化替代示范工程,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链协作水平。 
  会议还进行了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产业链产品目录发布。为促进更多优质的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在应急产业和个护产业的应用,推动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提高保障民众生命健康、专业救援人员安全和救援效率的能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的相关要求,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行业内征集了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产业链相关的九大类产品,共收录56家单位申报的102项产品,涉及机械防护纺织品、化学防护纺织品、电伤害防护纺织品、生物防护纺织品、射线防护纺织品、热/冷防护纺织品、防火阻燃纺织品、其他应急与安防用纺织品,以及原料、助剂、检测仪器和设备等。
  02
  技术论坛
  原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教授高级工程师施楣梧介绍了阻燃纤维素纤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纤维素纤维阻燃化的加工方法,以及阻燃天丝的结构、性能、应用以及阻燃棉纤维的应用。施楣梧表示,阻燃天丝技术路线合理,纤维加工符合环保规范,符合纺织染整加工要求并且性能持久,原纤化问题基本解决,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阻燃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常应用于油田、石油化工、加油站、化工、消防等场合,阻燃服可以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其防护功能的好坏对于特定的劳动群体至关重要。GB8965.1一2020《防护服装阻燃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发布,完善了阻燃服装的技术要求和检测依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劳动保护用品检验中心、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主任陈倬为就GB8965.1-2020阻燃服标准、阻燃服测试、智能化个体防护装备等创新检测和认证进行了介绍。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常素芹在“国内外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职业装的应用前景”报告中指出,职业装行业为国防、科技、政府机关、现代工业、第三产业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提供了职业制服和劳动工装。她重点围绕保温材料、降温材料、新型阻燃材料在职业装中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她说,未来循环再利用材料、可降解材料、可持续服装材料及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将会成为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新材料、新纤维、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都会带动职业装不断的进步。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国家消防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部长赵轶惠作“新时期消防员个体防护服装行业现状与展望”演讲。他谈到,当前,我国消防员个体防护装备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为装备体系基本建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社会供给与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未来重点攻关任务包括突破基础、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打破垄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备应用现代化水平;加快装备标准制修订,设立/提升准入门槛;完善装备工作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绪波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泰和新材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以及智能纤维,其中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版块业务都在国内领先实现了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智能纤维项目是将发光技术与纤维制备技术结合的全新电子纤维产品,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已于2022年1月投产。未来泰和新材将继续聚焦高新技术材料主业,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存量,布局增量,建设行业领先,股东满意,员工自豪,社会尊敬的领军企业。
  我国是世界上职工人数最多的国家,拥有6.5亿人的产业大军,如果都穿职业装,年需求在5000亿元以上。北京科纺职业装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薇认为,专业设计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原动力,要把功能性设计赋能职业工装创新升级。职业安全防护服具有改善作业环境,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创造良好作业氛围和愉悦心情的功能,而且还能直观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职业工装正从“实用初级”转向“辅助健康功能”,具有科技功能的设计成为关键元素,开始融入职业工装。职业工装产品的规范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孙兰收作“绿色纤维助力安防行业可持续发展”演讲。孙兰收表示,兰精FR是基于莫代尔工艺生产的本质阻燃纤维素纤维,用该种纤维制成的面料符合不同领域的阻燃标准,舒适性、耐久性良好,不需要有毒的化学品做整理,对环境影响小。阻燃防护服的发展趋势是:防护——舒适性——工装时装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兰精近两年不断推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纤维产品,为阻燃防护服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罗振敏作“灾害应急救援装备研究与应用”分享。她介绍了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分享了个体防护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罗振敏表示,新材料牵引下,防护技术快速发展,个体防护与装备防护并重,个体防护侧重防护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在功能化属性的基础上,要关注其舒适性的提升,利用新型材料与先进制造相结合,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防护目标。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琳作“高压电力作业防护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报告。刘琳介绍了电力职业装的发展历程,种类以及目前电力行业主要应用的两大类产品:带电作业屏蔽服和高压静电防护服。刘琳对比了国际和国内标准中这两类产品不同的技术标准,详细解读了标准差异背后深层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重点介绍了元丰在这两大类产品中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电力作业防护服的发展方向,呼吁广大同仁一起推动行业不断进步。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樊威主要从事三维纺织复合材料、柔性智能可穿戴、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等方面的研究。在“基于体工效学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演讲中,他从前沿的柔性电子科技、智能纺织品技术赋能织物与应用,介绍了轻质无铅透气X射线防护服、智能消防服、抗菌防寒袜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研究具有支撑作用。
  江苏工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功能性防护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兴企业,公司市场总监吴新亚分享了疫情后时代个体防护市场的困境及解决方法。他说,目前个体防护市场面临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税务成本增加、产业升级、受限集采模式等困境。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一些低附加值的订单;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向行业的标杆看齐;降低投资风险。 
  南通大学教授孙启龙作“国内外防电弧织物开发及性能评价研究现状”主题报告,介绍了电弧对纺织品破坏机理研究现状、防电弧织物开发研究现状、防电弧织物相关标准及评价技术研究现状。他谈到,电弧是通过热效应、冲击波和光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人体烧伤。目前可以穿着电弧防护服,减少电弧对人体的危害。常使用的纤维原料有间位芳纶、对位芳纶、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氯纶、棉、锦纶等。除常规电弧防护面料以外,透气性差的涂层或覆膜结构电弧防护面料常用作电弧防护雨衣材料,在欧美国家也得到了应用。该面料在破裂之前可有效防护对流热。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蓝庆东介绍了反光材料在安全防护服中的应用,他表示,职业防护服从保护穿着者的安全和防护功能逐步向提高穿着舒适性的方向发展,反光材料的透气性提升就是一大体现。此外,蓝庆东还分享了企业的优势产品及应用,他说,道明打破了国外寡头的技术垄断和壁垒,采用自主专利技术生产的阻燃反光警示带解决了警示带产品边缘清晰的问题。
  具有防水、透气透湿、阻燃、耐高低温、抗菌防毒等功能性的复合面料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热点,其产品在户外运动、军警装备、医疗防护、消防应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慧生介绍了多功能纳米纤维呼吸膜在面料领域的应用。该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原材料实现全国产化,设备、原材料、加工均在国内完成,通过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验收,已具有批量供货能力。初步预计,市场规模达400多亿元。
  论坛还设立创新成果展览,展示安全防护联盟企业及行业优秀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集聚安全防护行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需求、成果转化及产业合作对接,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会议还得到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工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记者-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