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成果和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会长徐建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纺织行业数字化首席专家翟燕驹等一行,走访调研了杭州、濮院、柯桥等地的技术服务机构及领军企业,了解AI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的落地实践及应用效果。
凌迪Style3D
“3D+AI”仿真技术的探路者
凌迪科技(以下简称“Style3D”)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的领军科技企业,也是在行业中落地应用最广泛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Style3D在原有的3D技术基础上,引入AI大模型,利用“AI+3D”仿真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工具,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郴表示:“在Style3D的深度参与下,从布料选择、AI创意到设计建模,再到仿真渲染,最终形成一件高仿真、可编辑、可生产的数字样衣,只需要两个小时。”据刘郴介绍,“3D+AI” 的底层逻辑在于将3D建模与AI技术相结合,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仿真模拟引擎,实现从AI创意、面料测量、仿真设计、推款审款、在线改版、AI商品展示到直连生产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
“大部分企业通过使用凌迪科技的软件,至少能获得30%的研发效率提升。” 刘郴说:“AI与3D的深度融合,是时尚产业数字化的必然方向。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和咨询量全面增长,这是当前人工智能概念爆火带来的红利。”
环思智慧科技
解锁生产制造中的AI应用场景
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智能化生产技术服务领军企业,十四五期间取得了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包括智能排产算法、AI质检系统、云供应链平台等,彰显了环思在纺织与数字化融合领域的标杆地位。
据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敏介绍,近年来,环思在AI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尝试在生产制造环节解锁更多的AI应用场景,环思与华为也达成AI合作,结合环思的软件与华为的AI算法,共同打造出具有高识别率和实时响应能力的智能质检系统,大幅度降低了传统人工检测的成本和时间消耗。
“环思推出的AI智能验布系统已经在多家纺织企业中成功落地,显著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京表示:“与传统的人工检验相比,AI智能验布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检验任务,并且大大减少了漏检率。智能验布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AI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检验速度是人工检验的3倍以上;二是AI系统的检出率高于90%,而人工检验仅为60%-70%;三是AI系统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除了已投入市场应用的AI智能验布系统,环思在AI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和科研,积极打造“易购云DEP+AI”的企业数字化应用基座,希望通过AI技术工具的深度应用,更好更快地为纺织服装智能制造赋能。
杰克科技
从设备制造到智能机器人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智能缝纫行业领军企业,其产品体系包括PDM、APS、MES、WMS等软件服务系统,服装面辅料智能仓储、智能裁剪、AI排产吊挂、智能缝纫、智能粉见、数字化成品仓储等智能制造系统,是一家智能化服装成套装备服务商。公司共有有效专利2600余项,拥有14个全球研发中心,设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产品族副总经理杨志军介绍,今年3月,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与应用验证”,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珞石科技等国内一流高校和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参与,围绕识别与定位、抓取与送料、规划与控制、检测与评估、集成与开发等技术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集成开发一套适用于多种面料、多样场景、多变工艺要求的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系统,全面提升成衣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为我国成衣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虽然目前缝制领域已有一定的自动化、智能化探索和应用,但如卷边、贴袋、开袋等缝制环节仍需要人工去衔接,因此,我们需要突破这些环节的智能化转型技术难题,研发出具备高度自主性的成套智能缝制系统,将人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杨志军表示。
中国轻纺城+产业大脑
纺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实践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类最全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拥有3.9万余户市场经营户,经营品种5万余种,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交易,2024年,中国轻纺城总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中国轻纺城背靠绍兴柯桥这一纺织产业龙头集群,在数字化浪潮蓬勃发展之际,柯桥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为契机,开启了纺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实践。
“2024年,产业大脑集成189个应用(含40多家服务商发布的110多个应用及工业APP),130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30多个多跨应用场景和产业链协同应用。”绍兴市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玉成介绍,目前,产业大脑结合AI大模型打造了纺织工业语料库,并基于该语料库开发了全国首个纺织印染行业垂类大模型,现已上线“找应用、找产能、找产品、找政策、找展会、找技术、产业分析报告”7大应用场景,贯通政企双侧。
据罗玉成介绍,一年来,产业大脑平台持续为印染企业赋能增效,平台入驻4000多家企业,链接产业关键设备3万多套,在柯桥印染集聚区覆盖率超过80%,产业链之间沟通效率提升30%,平台撮合订单交易量提升20%,发布高质量成果477项,帮助企业解决个性化问题32000多个。
濮院毛衫产业集群+慈星
先进设备赋能产业集群升级
濮院毛衫产业集群是我国针织时尚产业龙头集群,拥有毛衫产品“生产制造+市场流通+产业服务”的三轮驱动优势,近年来,濮院大力发展科技针织、运动针织等新赛道,不断提升针织时尚产业的含金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自1988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针织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慈星落地濮院打造“慈星·事坦格一线成型研究院”,专注于一线成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桐乡慈星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熊超介绍,慈星·事坦格一线成型研究院为濮院针织企业提供从设计开发到打样、试机、以及售后支持的全方位服务,旨在将最先进的智能针织装备,以及面向针织无人化工厂的特种机器人生产研发引入濮院。
熊超表示:“今年3月,慈星在濮院完成了事坦格3D多功能运动针织横机的全球首发,这款新机型不仅能赋能濮院企业加速实现运动针织的转型,更能覆盖医疗、健康、复合材料3D成型等多个领域。未来,我们还将利用‘慈星针织品智能柔性定制云平台’优势,为濮院企业提供先进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解决方案,推动濮院毛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调研组认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和技术服务公司近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人工智能与行业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并已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宝贵成果,部分技术产品已经实际投入企业应用,通过了市场的检验。下一步,行业将进入AI技术的产业落地实践阶段,期待各种新技术工具、新研发成果解锁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实实在在为行业企业赋能,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技术动力。
(来源:中国纺联流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