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生集团前身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纱厂,至今已跨越三个世纪,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实践者。10 月 18 日,正值大生纱厂创办 130 周年之际,该集团在江苏南通举行 “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 投产仪式,同步发布《碳中和工厂实施计划》,正式承诺 2027 年前将该工厂打造成为碳中和工厂。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其从试点培育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以下简称 “社责办”)始终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试点建设的赋能者的角色深度参与,为项目突破与行业示范提供了关键支撑。

回溯历程,2023 年,中国纺联社会责任办参与主导制定的《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T/CNTAC 187—2023)正式发布,填补了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建设的标准空白;2024 年 5 月,大生集团成为该规范首批试点企业后,社责办从政策解读、落地帮扶到碳中和实施路径梳理,全程给予专业指导;同年 7 月项目启动会、9 月改造工程启动,社责办持续跟进,为工厂建设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助力项目稳步推进。
投产仪式环节
投产仪式由江苏大生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卫东主持。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中国恒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永传,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周勇,兰精集团监事会副主席Carlos Anibal,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少勇,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张謇曾孙、江苏省人大常委、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欣,江苏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等出席仪式。
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代表大生集团致辞,对各级领导、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及员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回顾大生 130 年发展历程,指出集团近年围绕 “传承” 与 “发展” 深耕主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棉纺织企业前十强,成为智改数转网联典范与 “张謇企业家精神” 宣传主阵地。此次投产的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是集团响应国家 “双碳” 目标的战略布局,通过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差异化与运营低碳化的系统提升,实现项目全面达产;未来将持续秉持张謇企业家精神,推动技术、管理与模式创新,助力中国从 “纺织大国” 迈向 “纺织强国”。

中国恒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永传在致辞中回顾恒天集团与大生集团的合作历程,指出双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纺织装备国产化、数字化纺纱车间、智慧纺纱工厂建设及此次碳中和工厂升级中始终并肩作战。恒天旗下经纬纺机为工厂提供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装备与低碳解决方案,这种产业链协同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他强调,工厂投产既是大生 “敢为人先” 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纺织业践行 “双碳” 战略的生动诠释,未来恒天将继续与大生深化合作,共同突破关键技术、开拓市场,传承张謇 “父教育而母实业” 精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代表中国纺联对工厂投产表示祝贺,指出大生从张謇创办至今,以实业兴国、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精神树立行业标杆。此次投产的国内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是大生厚积薄发的创新成果,更是企业心怀 “国之大者” 的体现,为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示范。结合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谋篇的关键节点,他对大生提出三点希望: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经验;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主责主业打造韧性供应链;坚持全球视野,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建设世界一流棉纺织企业。

仪式现场,张彤与周勇共同为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首批试点企业” 揭牌;随后,张彤、孙瑞哲、金永传、周勇、阎岩、朱美芳、张慎欣、漆颖斌等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宣告工厂正式启航。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工厂智能化生产线、能碳管理云平台系统及大生纱厂工业遗存,对工厂 “科技 + 文化” 融合的发展模式及 “智绿融合” 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指标与实施路径
此次投产的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总投资 1.87 亿元,采用 “改建” 模式,淘汰前纺、后纺及公辅旧设备 110 台 / 套,购置清梳联、并条机等全流程智能纺纱设备,并将制冷机、水泵、变压器等公辅设备更换为一级能效产品;工厂年产能从 3 万锭提升至 4.5 万锭,年产零碳纱线可达 6120 吨。

工厂以 “低碳 + 智能” 为核心,构建 “高效能源消费体系、零碳能源供应体系、智慧能源管理体系” 三位一体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在能源消费端,通过建筑节能改造与设备能效升级,万锭用工从 10 年前的 15 人降至不足 8 人,生产效率提升 30% 以上,综合能耗降低 20% 以上;在能源供应端,建设 “风光储一体化 + 绿电交易 + 智慧微电网” 系统,实现 100% 绿电稳定供应;在能源管理端,打通 ERP 系统与 MES 系统数据壁垒,实现能碳实时监控与计算,依托智能灯控系统打造 “黑灯工厂”,通过 AGV 无人小车实现智能物流全流程自动化。

根据《T/CNTAC 187—2023〈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大生集团制定了详细的碳中和实施计划:将全面盘查工厂温室气体排放,推进节能技改、分布式光伏建设、储能电站投用及绿电采购等项目,对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消除的剩余排放实施碳抵消,最终实现工厂运营范围内的碳中和。
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内容
同日,江苏大生集团同步举办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由大生集团副总经理赵志华、中国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共同主持,会议聚焦碳中和工厂运营与企业长远发展,发布关键战略文件并开展行业研讨。

会上,包卫东发布 “大生集团‘十五五’(2026-2030)发展规划” 与《碳中和工厂实施计划》,明确 “十五五” 期间将围绕 “智绿双驱” 强化纺织关键技术突破、开发新型低碳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漆颖斌发布 “大生集团 ESG 报告”,系统梳理集团在环境、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践成果,提出未来将锚定智能制造、低碳发展、全产业链协同、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四大路径,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研讨中表示,大生集团作为近代中国棉纺织工业的起源地,以敢为人先的实践探索出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范式,其 “智能 + 绿色” 双轮驱动模式不仅实现生产效率与资源效率双提升,更传承了张謇 “实业兴国” 的精神内核,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兰精集团监事会副主席 Carlos Anibal 指出,大生集团实现从数字化、智慧化到碳中和的 “三级跳”,为行业树立绿色标杆;大生对技术与减碳的追求也推动兰精持续升级可持续方案。


中国纺联副会长阎岩在研讨中强调,今年是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谋篇的关键之年,绿色不仅是 “十四五” 期间纺织行业的发展主旋律,更将是 “十五五” 乃至更长时期的核心发展方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体系是行业与企业共同的重点任务。她指出,大生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作为行业首个系统规划并公开承诺的碳中和项目,既是技术集成的成果,也是模式创新的典范,具有重要的产业借鉴价值;建议大生集团在后续运营中,积极积累绿色发展实践中的方法与经验,为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修订与细化提供一手参考,同时系统梳理碳协同管理、可再生能源应用、全流程智能纺纱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更多行业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行业价值与展望
作为跨越三个世纪的纺织名企,大生集团此次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投产,是对张謇 “实业兴国” 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也是响应国家 “双碳” 目标与智能制造战略的生动实践。
未来,随着工厂持续运营与 “十五五” 规划落地,大生将深化智能与低碳技术研发,向全行业输出转型经验,带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升级。而中国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也将以大生实践为范例,持续推动行业碳中和工厂建设经验的共享与推广,助力中国纺织业在 “纺织大国” 向 “纺织强国” 的迈进中,为全球纺织可持续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可持续创新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