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致敬劳模 | 郑纺机郭超:用璀璨焊花点亮国产纺机智造未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7

  编者按: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不乏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每五年一次,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一位劳模都是一面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故事,是对劳动价值的生动诠释,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励更多人以劳模为榜样拼搏奋进。


  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里,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一位身穿工装、手持焊枪的青年焊工常年穿梭其间。他就是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制造部冷作工部生产班长,高级技师郭超。从普通焊工到技术能手,再到全国劳动模范,郭超用22年的坚守与创新,在毫厘之间诠释工匠精神,以焊枪为笔,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彩篇章。

  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纺机)成立于1949年11月13日,前身为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为新中国最早投产的国营纺织机械厂,被誉为中国纺机装备“孵化器”。公司主导产品覆盖纺织行业各个主要领域,是世界知名的涤纶、特纤、纤维素纤维成套装备供应商;全品类非织造布成套生产线综合供应商;织造浆纱及印染装备供应商;产品出口到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科技创新兴企,以技能匠心强企,镌刻在几代郑纺机人的光荣与梦想中。郑纺机先后培养出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全国纺织系统劳模李绍甫,全国劳动模范刘群章,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刀具大王贺志芳,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李会东等行业楷模。


  精进不休:从“工”到“匠”一路蜕变

  郭超1986年出生,进入郑纺机的时候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认真执着的干劲。郭超表示:“自踏入郑纺机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行家里手’”。

  白天他跟着师傅苦练手法,晚上挑灯研读专业书籍,先后考取压力容器操作证、高级焊工、技师、特种设备操作技能教师、高级技师等资格证书,工作之余更是暗自加压、克服干扰、努力学习,通过自学获得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学历,成为“知识型工人”的典范。

  在精密焊接领域,他以“毫米级”追求定义“超精度”——在氩弧焊焊接车间,强紫外线辐射和噪音无处不在,还需要对上万度的的电弧温度进行精确把控,一般焊缝外观检验误差允许2毫米误差,他硬是将标准提到1毫米;面对关键部件,更是挑战0.1毫米的极限,不断刷新纺织机械冷焊类零部件对高精度的要求参数。他先后荣获第二批中国纺织大工匠、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河南省技术能手、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技术能手、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第七批首席技师、国务院特殊津贴等。


  创新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

  “技术工人的价值,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郭超带领团队推广卧式冷丝TIG焊接专机应用,通过对新设备各项参数记录、分析比对,对专机整体性能进行优化,将焊接速度从140mm/min提升至320mm/min,效率提高1.5倍,为公司化纤产品的快速出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绿色纤维(Lyocell)项目中,他带领一线技术团队配合设计人员开展项目攻关,改进胶液管路焊接工艺,并制订焊接方式及工艺参数,形成管路焊接法在各个焊接岗位推广,使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内管壁焊缝余高控制在0.7mm以内,便于焊后抛磨至粗糙度0.8,一次X射线探伤合格率99%以上,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出产效率,累计为公司降本增效1000余万元。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郭超主动请缨带队攻关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生产任务。他连续17天吃住在车间,优化焊接流程,先后完成三批共160台设备交付,为抗疫保供赢得宝贵时间。公司纺丝箱体内部熔体管道最高压力达450公斤(一般自来水管道压力是5公斤,液化气瓶压力是15公斤),11台车近1万个焊口,郭超带领班组成员采用多层多道焊、分组焊接与对称焊接等操作手法,运用减少热输入,锤击消除应力等有效措施,提升焊缝内外焊接质量。经水压实验一次焊接成功,无一渗漏,获得国际监理和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


  传承匠心:凝聚人心打造“金牌”团队

  2018年6月,“郭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6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5系铝镁合金焊接、不锈钢J型坡口单面焊双面成型等63项技术难题,形成创新工作方法7项,获6项国家专利,培养50余名焊接高技能人才。

  2023年公司改革形成了新的冷作工部体系。郭超担任合并后的冷作工部大班长。面对新的质量检验流程,郭超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并不断强调了质量检验的重要性,鼓励员工们要时刻保持质量意识,确保生产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他根据新流程的要求,加强与质检部门的沟通协作,调整了生产线的布局,确保了检验环节的顺畅进行。同时,还提出薄板不锈钢去毛三步法、薄板不锈钢磕碰划伤处理法等合理化建议,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组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郭超还注重班组的团队建设和员工关怀。他深知,只有团结一心的团队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他经常组织班组成员开展技术指导、困难帮扶等各种团队活动,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们说:“跟着郭班长,不仅能学技术,更学会了怎样做匠人。” 


  荣誉背后:焊枪下的初心与担当

  从“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郭超的荣誉柜熠熠生辉,但他最珍视的仍是那枚党徽。“作为一名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郭超讲到。如今,已是郑州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郭超,依然每天坚守车间一线。他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让中国纺织装备的每一道焊缝都经得起时代检验。”在这位全国劳模手中,璀璨的焊花正点亮着中国智造的未来!

  (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