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小而美”,深耕“专而精”。在纺织行业这片丛林之中,绍兴市柯桥区鲁宏纺织品有限公司用二十年光阴锚定麂皮绒这一细分领域,用匠心和创新赋予小众面料持久的生命力。
在鲁宏纺织总经理宋红日的眼中,麂皮绒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生命体”。在鲁宏纺织的样品间,触手可及的麂皮绒面料呈现出细腻多变的质感,从复古做旧风格到现代科技感纹理,每一款产品背后都凝结着对材料、工艺和可持续性的深度思考。在行业追逐短期利益的风潮下,这家企业却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
如何在坚守品质的同时实现商业可持续?近日,我们对话宋红日,探寻鲁宏纺织如何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定力,以及他们眼中麂皮绒产业的未来图景。从材料研发到生产工艺,从市场定位到产品塑造,这家企业正以独特的商业逻辑,为小众产品的长远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用匠心筑牢“品质护城河”
如何构筑企业的“护城河”?“答案很简单——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品质永远是第一位。”宋红日笃定地说。在低价竞争与营销噱头盛行的市场环境中,鲁宏纺织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可持续的路——以极致品质塑造核心竞争力。客户的需求,在这里总能得到精准响应与交付。
随着麂皮绒应用场景从服装拓展至家居、汽车内饰、电子配件等领域,部分企业开始降低原料标准、简化工艺以压缩成本。但宋红日深知,真正的“护城河”来自对每一道工序的敬畏。从预定型、开纤、磨毛到染色,麂皮绒需历经十三四道精密工序,任何细微偏差都会影响最终品质,为此,鲁宏纺织自创立之初便构建了全流程稳定、高质的供应链体系,二十年如一日地确保着每一米麂皮绒都经得起检验。
“麂皮绒正经历着‘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阵痛。”宋红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困境。创新乏力导致同质化,同质化引发价格战,价格战吞噬利润空间,利润微薄又进一步扼杀创新——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类信任度受损。“这种认知损伤往往需要数倍时间来修复。”宋红日强调,“坚守品质底线,不仅是为了企业生存,更是为了行业未来。”在鲁宏纺织看来,每一次质量妥协都是在透支行业的未来。
当行业多数企业都在追逐短期利益时,鲁宏纺织却坚定地选择成为长期主义者。这种坚定的选择背后,也是鲁宏纺织团队对品质的极致共识。从原材料的甄选,到织造环节的把控,再到后整理染整的严格操作,直至服务客户群体的每一个细节,团队始终保持着高度同频的节奏。正是这种刻进基因的质量信仰,让鲁宏纺织在麂皮绒领域既守住了壁垒,更拓宽了疆域。
在慢进化中激活生命力
在快时尚主导的纺织行业,麂皮绒以其独特的质感与功能性,演绎着“慢经典”与“微创新”的平衡艺术。宋红日指出:“经典的属性赋予麂皮绒稳定的市场基础,而渐进式创新则为其注入持久生命力。”
从梭织到针织,从单面到双面,麂皮绒的进化并非颠覆式革命,而是持续的精进。在鲁宏纺织的展厅里,有一本独有的麂皮绒产品大全样本。这是企业二十年沉淀的缩影——每年新品研发,经典款持续升级,色系不断丰富,使其成为客户专业的“麂皮绒百科全书”。客户只需比对这本样本,便能精准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全工艺保障、全品类覆盖、全色系可选的三大优势,让鲁宏纺织成为行业“问题解决者”——市场上稀缺的高克重和精质产品,在鲁宏纺织这里是常规选项。“比价的客户很多,但最终选择我们的更多。”宋红日坦言。
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延伸,麂皮绒的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春、秋、冬三季外套拓展至夏日吊带裙装,成功突破了季节限制。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从传统服饰领域延伸至家居、汽车内饰等多个行业。鲁宏纺织及时捕捉市场与客户的动态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契合各类应用场景的优质产品。
谈及目前的产品研发,宋红日分享道:“早些年,朋友工厂双面提花机织的面料让我灵光一闪,此工艺在海岛丝领域罕见,我便琢磨能否将其移植到麂皮绒产品上。于是我们打破常规,尝试双纱线工艺,与圆机厂合作试织后,成功开发出千鸟格新品。但当时市场未做好接纳准备。如今市场环境已变,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不断升级,对新颖、独特产品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会将提花产品改进后再次推向市场。
在细分赛道做深做透,小众也能成为主流。未来,鲁宏纺织将继续深耕麂皮绒领域,让这一小众面料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对于宋红日来说,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精进的过程。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